第九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2021金秋文物藝術(shù)品拍賣月”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重要活動之一,以宣傳北京拍賣、普及藝術(shù)品及拍賣知識、舉辦惠民文化消費拍賣為主。
第九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2021金秋文物藝術(shù)品拍賣月”北京博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第五場暨《盛古吉金》——銅器專場③ 于9月23-25日預(yù)展,9月25-26日開拍,敬候廣大收藏愛好者參與!
北京展覽日期
9.23-9.25 10:00-20:00
預(yù)展及拍賣日期
9.25-9.26
25日10:00開始限時拍出價
26日20:00同步競價逐件截拍
Lot 007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阿拉伯文香盒
口徑:10cm 高:4.7cm 重:510g 估價:80,000-120,000
蔗段式香盒,平頂、直壁、平底,蓋身以子母口嚴(yán)絲合縫,形體周正典雅。器壁竹節(jié)形凸唇均予以鎏金,余部通施天藍(lán)色琺瑯釉,掐絲飾繪紋樣。蓋面鎏金雙弦紋開光,內(nèi)填粉色釉料,飾以阿拉伯文唯一真神可蘭經(jīng)文句,文字流暢優(yōu)美。器身側(cè)面上下各飾四組纏枝蓮紋。
清代乾隆時期,宮廷香道盛行,其中掐絲琺瑯工藝制作的香盒頗多,但多以花卉、人物為主要表現(xiàn)題材,本品取材自伊斯蘭清真內(nèi)容,善禱善祝,以為祈福。同類作品可見倫敦佳士得2015年11月11日拍賣的一件饅頭式香盒,以RMB 288,540價格釋出,編號0854。
.倫敦佳士得2015年拍品,清乾隆·掐絲琺瑯阿文香盒,成交價RMB 288,540
Lot 009 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獸面紋出戟方觚(一對)
凈高:24.2cm 重1#:772g 重2#:777g
估價:50,000-70,000
本品器形源自商周青銅器,形體方正,端莊典雅,宮廷氣息盎然。喇叭口,長頸斂收,折肩,扁方腹,高足外撇。器身四棱處戟,底承假圈足。內(nèi)壁及底施白釉,以畫琺瑯工藝裝飾。頸部飾蕉葉紋及瑞鳥紋,腹部飾獸面紋,上下連續(xù)回紋各一周,高圈足以獸面紋及瑞鳥紋為飾,底部折枝牡丹。
此畫琺瑯器乃乾隆朝爐火純青地掌握此技術(shù)的完美體現(xiàn),更為難得之處在于本品成對收藏,富麗典雅,陳設(shè)效果極佳,盡顯皇家氣派。
附木質(zhì)器座
參閱:倫敦邦瀚斯,2015年11月12日,編號0225,成交價 EUR 50,448.
倫敦邦瀚斯2015年11月拍品,清乾隆·銅胎畫琺瑯方尊,成交價 EUR 50,448.
Lot 011 明 銅鎏金開光山水人物紋四方耳杯5x4.2x3.6cm 重:127g 估價:50,000-70,000
有明一代,文房器具頗多,集中體現(xiàn)了作為文化高峰時代的文人士大夫?qū)徝磊呄颍N揲、鏨刻、范鑄等工藝制品均有較多傳世,惟以鎏金者,是為鮮見。
此件小杯精巧雅致,入手生墜,可鑒銅質(zhì)之精良。整作四方形制,敞口,直壁斜收,順勢出四拐足,腹壁一側(cè)鑄戟形耳把,下懸耳墜,轉(zhuǎn)折端方有致,虛實相生。口沿回紋一周,四壁四面隨形倭角開光內(nèi),以珍珠錦紋為地,浮鑄修刻山水人物圖,盈寸之間,樓閣、古木、山石諸多景象一應(yīng)俱全,細(xì)節(jié)處理到位。通體鎏金,金水厚重凝亮,附著力極佳,因傳承年代久遠(yuǎn),略顯斑駁之態(tài),依然可瞥見昔日之堂皇。
Lot 015 清乾隆 宮廷造辦處烏銅走金喜上眉梢紋朝冠耳出戟四方鼎式爐
凈高:16.5cm 寬:15cm 凈重:1179g 估價:70,000-100,000
鼎式爐,以紅銅為質(zhì),極為壓手,烏銅走金工藝裝飾,氣息高貴典雅,精工之至,是為典型清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所作。
四方體,板沿方唇,緣邊起弦,以容納爐蓋,束直頸,腹身兩側(cè)各飾朝冠雙耳,線條優(yōu)美流暢,腹部四邊出扉棱,平底,下承三彎方足。蓋面鏤雕纏枝牡丹花卉紋,以金獅戲球為提鈕。束頸下襯三層蓮瓣紋,中層為烏銅工藝。腹部四面均烏銅為地,前后兩面長方倭角開光,內(nèi)鎏金塹刻細(xì)密的魚子紋為地,凸飾山水人物紋,左右則鏨刻花卉紋。
此爐端莊富貴,法度嚴(yán)謹(jǐn),剛?cè)岵Y刻鎏金,運刀精修,燦爛的鎏金與黝黑的烏銅色交相輝映,予人富麗堂皇又頗具巧思的視覺效果,經(jīng)數(shù)百年來包漿自然,光潤可鑒,乃收藏之佳器。
附木質(zhì)器座
參閱:
1.北京翰海,2016年12月3日,編號2010,成交價 RMB 552,000.
2.《乾隆帝的文化大業(yè)》,臺北故宮博物院,2002年,頁174,圖V-8
3.《明清古玩真賞》,朱力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02頁。
北京翰海2016年12拍品,清乾隆·烏銅鎏金香爐,成交價 RMB 552,000
Lot 016 清中期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寶相花卉紋鋪首耳獅鈕瓜棱式蓋熏
高:28cm 重:2963g 估價:60,000-80,000
此爐平口方唇,上壓拱蓋,蓋面較平,以瑞獅戲球為鈕,束直頸,豐肩,六瓣瓜棱式腹部,腹下承接三柱足,圓實有力,肩腹部鉚接鋪首,瑞獸額頭高凸,杏目圓正,如意形大鼻,口銜圓環(huán),神采奕奕。
通身以天藍(lán)色琺瑯釉為地,掐絲滿飾纏枝蓮紋,紋飾繁縟,相互交織,但布局極具章法,繁而不亂。口沿、獅鈕、鋪首均予以鎏金,彰顯不凡的等級。
此類銅胎琺瑯瓜式蓋熏傳世極為少見,見一例為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錄于《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3》,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224,圖189。
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 銅胎時期琺瑯瓜棱式熏爐
Lot 018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獸面紋獸足出戟蓋鼎
高:39cm 口徑:23cm 重:3279g 估價:60,000-80,000
三足鼎式,以掐絲琺瑯工藝裝飾,唇口,半球形腹,弧蓋,蓮苞形捉手,頂端鏨刻“壽”。通身四出戟,腹部及蓋面分別以回紋、獸面紋及蕉葉紋對稱而飾。腹腹下承接高足,作獸吞把式,獸首凸目蹙眉,如意形大鼻飽滿,口吐三棱戈足,足端外撇,據(jù)地有力。
整體造型飽滿典雅,紋飾滿布,靜謐之中賦予動態(tài)美感,繁而不亂,布局極為工整對稱,琺瑯質(zhì)地細(xì)膩,色澤絢麗協(xié)調(diào),色彩靈活搭配,使得其充滿生氣,輔之以燦爛的鎏金,更顯雍容華貴,為典型的乾隆時期琺瑯作器物。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2》,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80,圖88。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獸面紋鼎式爐
Lot 019 清中期 銅胎綠地掐絲琺瑯花鳥紋竹節(jié)式大花盆
凈高:27.7cm 口徑:46.5cm 重約:6100g 估價:180,000-250,000
清代中期的宮廷工藝制造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shù)史上占有極為重要地位,形成了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繁盛階段。從其系統(tǒng)而嚴(yán)密的組織機構(gòu),巨大的生產(chǎn)數(shù)量,豐富的品類,高超的技術(shù)等方面,都可以說是無可爭議地將傳統(tǒng)工藝推向了頂峰。
拍品為典型的清代中期宮廷造辦處制作風(fēng)格,其功用應(yīng)承托相應(yīng)的瓊樹玉花等人工盆景。此盆規(guī)格碩大,端莊華貴,似取竹節(jié)捆扎編織,作竹筒之狀,曲線凹凸有致,形象逼真。平口折沿,筒式腹,其勢斂收,平底,底緣凸唇。內(nèi)壁滿施寶藍(lán)色釉,余部均以翠綠色釉作地,掐絲琺瑯工藝裝飾,見修竹挺立,竹枝繁茂,葉片三兩成簇,其間藍(lán)、粉、紅諸色花草點綴,望之如落英繽紛,徐徐灑落,清新雅麗,予人別樣的視覺感受。足脛凸唇處以石綠色釉為地,飾纏枝花卉紋一周。
此類作品極為鮮見,或為彼時按照皇帝需求,畫稿傳旨定制而成,遍查資料,不見有與本品完全相同者,但類似風(fēng)格的仿竹木器物,多有傳世。
見一例為張宗憲先生收藏,“清嘉慶·掐絲琺瑯花卉紋童子托花盆”,曾著錄于《絢麗、華貴、至尊—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御制宮廷掐絲琺瑯器特展》,2007年,頁84。經(jīng)由中國嘉德2010年5月16日釋出,成交價RMB 448,000,編號2465.
另有香港佳士得2005年11月28日拍賣,“清乾隆·掐絲琺瑯花卉紋盆景(一對)”,編號1586,成交價RMB 2,026,720。
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琺瑯勾蓮?fù)笆交ㄅ琛保c本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見http://www.sypm.org.cn/products_detail3/productId=779.html。附木質(zhì)器座。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琺瑯勾蓮?fù)笆交ㄅ?
香港佳士得2005年11月拍品,清乾隆·掐絲琺瑯花卉紋盆景(一對)成交價RMB 2,026,720
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 清嘉慶·掐絲琺瑯花卉紋童子托花盆
Lot 021 清乾隆 銅鎏金文殊菩薩坐像
高:17cm 重:1174g 估價:80,000-120,000
此尊文殊菩薩為典型的清代乾隆時期京造風(fēng)格作品,制作規(guī)范,頗具法度儀軌,見肉泥金,余部鎏金,金水凝黃,保存極好,尤為難得。同類乾隆時期作品可見中國嘉德2015年春拍拍品,編號3069。以及北京匡時2013年12月拍品,編號3234,成交價RMB 690,000.
菩薩束發(fā)高髻,頭戴五葉花冠。面相方圓,眉眼細(xì)長,神態(tài)沉靜。寶繒U字形上飄,耳垂環(huán)珰,余發(fā)披肩。寬肩細(xì)腰,作優(yōu)美的三折式。帔帛在左手腕處作半環(huán)狀,在右肩打結(jié),富有裝飾意味。帔帛在兩腿下對稱垂搭于臺座正面,富織物質(zhì)感。上身袒露,胸前飾瓔珞,下身著長裙,裙褶自然流暢鋪于座面上。右手高擎寶劍,表示菩薩的智慧如利劍,能斬斷一切煩惱與愚癡;左手捻指,左肩盛開一束烏巴拉花,花蕊上奉置般若波羅蜜多梵匣,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經(jīng)卷。全跏趺坐于蓮花座上。束腰式仰 覆蓮花座,上下緣飾兩圈連珠紋,蓮花瓣一周,排列規(guī)整,蓮瓣飽滿圓潤,制作精致。
文殊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梵文音譯Majur,又譯作曼殊室利。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北京匡時2013年12月拍品 成交價RMB 690,000
中國嘉德2015年春拍拍品 編號3069 成交價126,500
Lot 022 清早期 銅錯金銀獸面紋三足鼎式爐
凈高:14.8cm 總高:19.5cm 重:980g 估價:50,000-70,000
款識:“石叟”銀絲款
石叟,明代萬歷至崇禎年間著名的冶煉專家和藝術(shù)雕塑大師,善鑄造純銅器,其冶煉、雕塑之佛像、文房案器技藝超群絕代,《夢窗小牘》亦有記載:“石叟,……善制嵌銀銅器,所作多文人幾案間物,精雅絕倫。”
此爐精銅所鑄,圓鼎樣式,飽滿精雅。平口唇沿,束直頸,頸兩側(cè)轉(zhuǎn)折出耳,外撇弧度優(yōu)美,是為清早期流行的“朝冠耳”。扁圓腹鼓凸,線條圓熟流暢,以細(xì)密的魚子錦紋為地,浮鑄獸面紋,腹下環(huán)收,承接三柱足。
通體以錯金銀工藝點綴,獸面紋鼻、眼、角以金箔嵌飾,口部、耳部、足部等處均嵌以銀絲,銀線粗韌,但極為平滑流暢,工藝難度高深,使整體顯得格外典雅,所嵌銀絲雖已氧化變色,但圖案依然清晰可辨,愈顯古樸之氣。
底心有嵌銀絲“石叟”款識,字體樸拙無俗韻。
Lot 023 明早期 銅錯銀局部鎏金獸面紋四方鼎式爐
高:23.9cm 口徑:17.6x13.3cm 重:3195g 估價:80,000-120,000
鼎是我國古代禮樂制度中最重要的器種,亦是國家政權(quán)和個人社會等級的典型代表器物,據(jù)《公羊傳?桓公二年》記載:“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也。”規(guī)定了不同等級用不同數(shù)量的鼎,是為“列鼎制度”。
此鼎形制端莊,氣勢雄偉,兼具靜穆典雅之美,饒有古意。平唇口沿,沿上對鑄鋬耳,雙耳俏立,鏨雙夔龍。方斗式腹,八出扉棱,頸部飾雙夔龍兩兩相對,并予以鎏金,腹部飾以獸面紋,云紋狀雙角內(nèi)卷,長鼻闊口,雙目圓睜,雙睛外凸,面容猙獰,顯示出強烈的震懾之感,腹下承接鐮刀狀龍紋扁足,足端外撇內(nèi)勾,據(jù)地有力。
整體造型規(guī)矩,符合法度,鑄造精細(xì),紋飾鏨刻深峻,集合局部鎏金、嵌銀絲工藝于一身,在繼承商周禮器原有形式特點之上,創(chuàng)新出別具本朝特色的藝術(shù)紋樣,展現(xiàn)出明代盛世仿古鼎彝器物的嶄新風(fēng)貌。
Lot 024 明早期 銅錯銀仿古紋饕餮銜環(huán)耳壺
高:29.5cm 重:4676g估價:60,000-80,000
此壺精銅所鑄,胎體厚重,入手極為沉墜。敞口,粗直頸,溜肩,長弧腹下收,圈足較高,以彰顯挺拔的器身。肩兩側(cè)對飾饕餮活環(huán)耳,鑄造精細(xì),立體感極強,古樸而富于神秘氣息。頸部云雷紋地上飾獸面紋兩組,肩部飾以六角花卉錦紋及蟠虺紋,腹部以六組蕉葉紋為飾,內(nèi)填規(guī)整細(xì)密的水波紋,圈足為幾何紋。
明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nèi)廷所陳設(shè)鼎彝均非古制,遂生復(fù)古之心,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仿照宋人《考古圖》、《博古圖》諸書所記商周青銅器器形,鑄造仿古銅器。此尊既是取戰(zhàn)漢時期青銅壺化材而成。
整壺造型端莊凝重,紋飾精細(xì),輔之以錯金銀工藝,于古拙中流露出精美華麗之典雅氣氛,通體包漿厚重,古韻十足,為明代早期仿古器物之佳品,極具收藏價值。
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銅禮樂器》,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商務(wù)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62-66,圖54-57。
2.北京匡時,2011年6月8日,編號3082,“明·銅錯金銀仿青銅壺”,成交價 RMB 632,500.
北京匡時 2011年6月拍品 “明·銅錯金銀仿青銅壺” 成交價 RMB 632,500.
Lot 025 明 銅刻銘文灑金獸面紋龍首鋬斝
高:31cm 重:2261g 估價:80,000-120,000 銘文:“伯申作寶爵”
青銅斝是中國古代青銅時代最早出現(xiàn)的禮器之一,有明一代,仿古之風(fēng)盛行,此件作品便以古之造型,添新之紋,為明仿三代是明人慕古融新之佳器。
精銅所鑄,闊口外侈,喇叭形縮頸,溜肩弧腹,腹下急收,頸腹部設(shè)弧形單鋬,作獸吞把式龍耳,環(huán)扣有力,虛實相生,錐狀戈形三足外撇,踞地沉穩(wěn);口沿立一對方柱,柱帽作渦紋束傘形。頸部飾蟬紋,腹部出戟,以云雷紋為地飾獸面紋。器身遍灑赤霞金片,錯落有致,金色沉穩(wěn)燦爛,增添富力之姿。
整器包漿瑩瑩,棠梨古色為底,紅暈溢出,皮殼均潤老辣,加之造型穩(wěn)重凝練,典雅之中兼具靜穆之美,別出心裁,紋飾饒有古趣,體現(xiàn)了明代文人雅士好古之風(fēng)。
參閱:
北京匡時,2012年6月4日,編號1256,“明晚期·銅點金爵杯”,成交價RMB 632,500。
北京匡時2012年6月拍品,明晚期·銅點金爵杯,成交價RMB 6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