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拍賣成就展亮相服貿會
9月4日,伴隨著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開幕,北京市文物拍賣行業成就展在文物及博物館文化創意展區亮相。
北京市文物拍賣事業的繁榮發展,得益于政府引導、政策環境、市場主體、社會發展等各種有利因素,全行業砥礪創新,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北京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自“‘92北京國際拍賣會”起,歷經30年發展一直保持全國龍頭地位,2019年,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務成交額177億元,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二,是當之無愧的發展龍頭。拍賣行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榮寶、北京翰海、中貿圣佳、北京華辰等一批大中型拍賣企業,在競爭中紛紛主動突破穩定格局,開拓業務到省外及香港設立分公司,舉辦巡展及拍賣會。
一、行業亮點
隨著北京城市戰略定位的明確,北京市政府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步伐不斷加快,北京在全球文化藝術領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拍賣作為一種最大化實現文物藝術品價值、讓渡所有權的交易方式,拍賣標的信息及其拍賣過程向全社會公開,有效解決了其他交易方式信息不對稱的弊端。網絡拍賣更是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與競拍,使得參拍人數不再受限,大大增加了成交機率,體現出文物價值。
1、簡化備案流程 改善營商環境
2017年以來,古玩藝術品交易被列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重要板塊予以扶持。市文物局依法進一步加強文物市場管理工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北京文物市場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拍賣標的審核、拍賣結果備案等環節持續優化行政審批流程。積極推動行政管理和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實現“放管服”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地。面對疫情,市文物局先后下發《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支持文物拍賣企業依法開展網上拍賣的意見》、《關于規范疫情期間文物拍賣網上拍賣活動的意見 》,創新政府監管實現全程網上服務,把網絡拍賣標的、拍賣會審核,調整為告知承諾,壓減審批材料,為拍賣企業提高拍賣效率,節省成本,提供了政策支撐,助力企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序復工復產。
此外,為解決文物回流面臨稅費高、入境手續不便利等問題。與市商務委、市文化局、北京海關等9家單位聯合推出《關于印發〈深化服務業開放改革促進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貿易發展的支持措施〉的通知》,支持有資質的園區注冊企業開展海外文物回流業務;市文物進出境鑒定所進駐綜保區開展審核工作。
2、科技賦能,網絡拍賣助力企業升級
2017-2019年,北京地區線上拍賣持續增長,遠遠超過線下拍賣場次。2017-2019年同步競拍網絡拍賣平臺,為北京、全國及海外拍賣企業分別提供了3149個、8707個、19879個拍賣專場的直播和競拍服務。2020年疫情以來,已舉辦線上拍賣會600余場。
北京惠民文物拍賣月成為文化消費領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品牌活動。2019年金秋拍賣月期間線下參與100,759人次,線上參與301,784人次,拍賣成交額達到10.73億元。
二、市場表現
1、北京長期以來是全國最大的區域拍賣市場,自2011年以來北京更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與倫敦、香港、紐約齊名。2020年在冊拍賣企業280余家。2019年北京地區文物拍賣企業按成交額排名前十的企業成交情況:
據不完全統考,自92年開展文物藝術品拍賣以來,北京地區累計成交額超過3500億元。
2、互聯網拍賣市場
現場與網絡同步競拍模式在北京地區、甚至全國拍賣公司成為舉辦拍賣會的標配。特別是疫情期間,已按新監管方式完成網絡拍賣600場。
3、大眾文物藝術品市場推進
北京惠民文化拍賣月作為品牌活動,今年在服貿會期間將繼續舉辦。主辦方將以高度的責任感,讓百姓感到參與政府舉辦文化活動的快樂。在拍賣月中做到惠民和接地氣,聯合北京文物交流中心及全國國有文物商店在線上舉行拍賣,做到線上和線下拍賣聯動,天天有百姓喜愛的拍賣活動,成交后提供保險和發票。同時舉行4-6場專家鑒定和主題講座活動,講解文物歷史知識,普及文物文化價值,出具專家簽字的鑒定卡和具有區塊鏈作用的標簽,讓百姓在惠民拍賣月活動中有更多獲得感,全面打造惠民文物拍賣月品牌,讓民間文物收藏乘風破浪,讓更多人了解文物知識和中華傳統文化。新冠疫情以來,創新和探索推進文物市場復產復工,審批處將在拍賣月期間以新模式高效審核拍賣會,易拍全球的線上平臺已經幫助70家全國主要拍賣企業開展線上拍賣,目前活躍度與日俱增,拍賣企業和社會都在政府引導下,合法有序復工復產,企業活力明顯增加,已反饋參與拍賣月活動的企業達到66家,還在逐漸增加。
電視臺記者現場采訪觀展群眾
三、行業發展展望
北京拍賣行業協會已就 的經營模式提出設想,擬聯合拍賣企業組建實體機構,通過北京試點輻射全國,以改革破題,打破文物藝術品交易流通傳統格局,推進文物藝術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結合起來,拓寬文物藝術品流通領域渠道、創建服務管理新模式,將委托拍賣簡單化、交易形式公開化、市場價格透明化,解決藝術品交易流通和服務供需矛盾問題,把豐富的文物資源活力激發出來,從而推動北京建設“國際知名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建設,使市場發展更加規范化,提升和轉變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整體規模與質量,“讓文物活起來”。
新機構將引進借鑒法國德魯奧拍賣中心模式,借助互聯網服務優勢,將線上線下拍賣融合,建設一個在文物、文化、商務、海關、市場監督、財政、稅務等部門支持下的,包含鑒定、估值、場地、倉儲、融資、保險、報關進出口等一站式服務的平臺,后期還可發展藝術配套服務中心,如藝術酒店、博覽館等。新機構是借新業態創轉型契機,對探索面向消費、面向大眾的新商業模式,是引領行業發展的有益探索,對確立北京“國際知名的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地位將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外,為讓參觀服貿會的觀眾領略古董藝術品的魅力,協會還特別邀請了寧波大學古陶瓷藝術學院榮譽院長、御承堂博物館和東明白廬藝術館館長蔡暄民先生提供了五件(四類型)具有代表意義展品選送參展。
參展部分工作人員留影